启功:如何读懂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
有的人说王羲之写的《快雪时晴帖》中有一处句逗难断,问过两位同僚,所说纷歧,因来函垂询。帖文如下:羲之泥首,快雪时晴,佳想安善。未果为结力不次,王羲之泥首。山阴张侯。
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
这边除前后揽笔的人名和受信人张侯(侯是职称)外,“快雪”等8个字,也很明白。只不过“未果”等7个字不易点断。已从“力不次”撷取最初的说明:追念少钟点,家中有婚、丧诸凡百事,有亲友送来赠品,例由管账的人填写一张“谢帖”,花招是右边印一个“领”字(如不克接收的赠品,即改“领”,写一个“璧”字,揭穿归赵),主题上端印一个“谢”字,下半印收礼家的寄主姓名,左边空处由管账者一时写“力大都(付给力的感谢钱数)”。
斯“力”即指赠给人。彼时世俗称卖人力的人以至称为“品系力”,尺书上即写一“力”字。联想到帖中的“力”字,须要即指送信人。又按现代望,走到某处停驻来,称为“次”,揭穿绊的段落。
杜甫诗有“行次昭陵”一首,尚且“行到昭陵”。始“不次”当是不克停顿,必要赶紧归去,因此王羲之写这短札作答白。
再看“未果”,当然是未能到达方针,未能实依佳期一类事变的条件,事未告终,天然公请不畅,始“结”字应是指心情纠结。如许相关的分解,大概或许差未几了。只不过对方毕竟捧读王羲之作不拘?就无从推求了。
王献之《中秋帖》
又有传为王献之写的《中秋帖》墨迹,在清代曾被到场“三希”的第二件。帖文是: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怎样,然胜人何,庆等大军……(将就句逗,仍迷惑其义)。
这段话,戛戛没见有人给它点出句逗,也就无人读懂语义的。
且夫宋代米芾撷取晋代谢安、王羲之、王献之的手书各一件,是真原迹,舛谬响拓(用蜡纸钩摹)的,因题他的书室为“宝晋斋”,又曾把这些笔迹刻石传拓,号称“宝晋斋帖”。王献之一帖被称为“十二月割至帖”,原文如下:十二月割至不,中秋不后(或释“复”)不得相未复还恸深反即甚省怎样,然胜人何,庆等大军……
这帖既经米芾确定舛谬钩摹本,也没说过帖有残损的景象,但语义照旧无法说明。拿这帖的拓本和《中秋帖》搭配较,甚是显着,《中秋帖》实是米芾身摘临这帖中的字。为不拘摘临?大概米氏也不全懂帖文吧。
王献之《十二月割至帖》
摹刻现代法书,常只坚持残毁的字,削除有残毁的字。即如宋代《淳化阁帖》卷九有王献之《廿破晓帖》,个中有一句“遂不奉恨深”,甚是鲜活。按书面语词,有“奉呈”、“奉赠”、“奉祝”、“奉贺”一类的“士”,却没见过“奉打”、“奉骂”、“奉仇”、“奉怨”一类不和词汇的。始“遂不奉恨深”毕竟怎讲?
王献之《廿破晓帖》
已看到《陛下通天帖》卷中有唐人摹拓这一帖,戛戛“奉”字下有“别怅”二字,但这二字残毁了右半,只遗留“另”、“忄”两个左旁半字。淳化刻帖时,便削除两个残字,把“奉”字和“恨”字坚持在一处,便成了这等怪话。
宋代法帖中摹刻二王的字母最多,有很多词句难懂处,个中当然有书家身的切口,或习用的减少俚语不易说明。外,还有简略残字以至词句难通处,这边的“奉恨”尚且一证。
王洽《不孝帖》拨开
王羲之《二谢帖》
王羲之《二谢帖》,因《丧乱帖》《二谢帖》《得示帖》三帖共一纸,故又可以将其三帖统称为《丧乱帖》。
又《阁帖》卷三王洽《不孝帖》有一句云:“备囗婴苛待”,“备”下有草体一字,字体既纷歧致,口气亦不衔接(有人释为“豫”字,也并不像)。后见唐摹王羲之《丧乱帖》中有南朝姚怀珍确定押字,“珍”字草体正与王洽帖中弗成识的字拼接,才获悉原是帖中行间姚怀珍的押字,误被摹帖人相认句近旁拢的字,便摹入句中。这与前面削除残字的“奉恨”恰抗照。从这类样板,难怪现代法帖中晋人字母多灾句逗的来因之一了。
王珣《伯远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