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亲的缝纫机

馆长2年前经典小说65090

母亲爱它,就像爱自己的女儿。一直以来,我就是这么认为的。依稀记得五岁那年,母亲踏着脚板,挺直了腰,缝纫机的“吱呀”声,伴随着一条宽大的棉布,织锦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。

我抱着那块又冰又滑的棉布,当着被子来看待。我称它为“黑被”。每到夏天,母亲便把它拿出,用搓衣板使劲上下来回搓动,肥皂冒出了许多泡泡,一会儿冒出一个,一会又消失一个,此消彼长,我时常会用塑料瓶,装上一小堆泡沫,用小圈儿吹出一个个五彩的泡泡,轻轻慢慢对着圈儿吹气,泡泡渐渐变大,摇晃着滑稽柔软的身体,在空中酝酿一下自己的“功力”,很快成了型,向高处飘散开去。

没有“黑被”,我是无论如何也睡不香的,只要翻过身来,摸不到“黑被”,我就会叫“妈,拿来!”此时母亲立即从睡梦中醒来,急忙寻找它的身影。“乖,妈妈给你盖上。”母亲极尽温柔的哄道。火热的夏季,我的头经常会冒汗,母亲经常会在我睡着的时候,拿了一方手帕,轻轻为我拭去整豆大的汗珠。而我,却安享在“黑被”的清凉之中,哪里知道,那一方手帕,也是母亲用缝纫机缝制的。

大概是受了母亲的影响,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我突然心血来潮,自个摸索着怎么缝一个枕头。打线、穿针,到转角处提起压轴,不知不觉中,踏板已经在我的脚上行云流水般上上晃动。想不到,第一次使用缝纫机的我,能如此迅速的上手,看那镶着金边的小枕头,我心里美滋滋的。

以后,随着学业的繁重,兴趣的转移,缝纫机仿佛从此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。我整日埋头学习,专注校田径队的训练,再长大些,便迷上了漫画,而母亲,更是在工作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,一丝不苟,仿佛,除了家庭与工作,缝纫机于她已是多余的。

母亲的缝纫机

十年春秋,十年辛酸,一晃十年过去了,仿佛,我已经长大成人,母亲的头上也多了几根白发。世事难料,病魔在高考之际侵袭我的身体。

母亲再次拉开盖上了胶布缝纫机,轻轻的擦拭、检查、实验,想不到,十年没用过缝纫机的母亲伸手仍然如此敏捷,每个动作,每条线痕,每个转角处,虽然不能与专业的缝纫工人相提并论,可还是看得出母亲于缝纫还是有不错的功底。

母亲再次拉开盖上了胶布缝纫机,轻轻的擦拭、检查、实验,想不到,十年没用过缝纫机的母亲伸手仍然如此敏捷,每个动作,每条线痕,每个转角处,虽然不能与专业的缝纫工人相提并论,可还是看得出母亲于缝纫还是有不错的功底.

又十几年过去了,这些年来,母亲憔悴了许多,而我的病又反复发作。每个晚上,母亲都会坐在缝纫机前,缝制睡衣、袋子、牛仔裤、被子,什么东西破了,她就缝什么;什么东西旧了,她就买新的布来做;什么东西她觉得做得起劲了,她就缝制什么!

起初,我还对她的作品啧啧称赞,可是日子长了,她把陪伴我的时间都用来缝缝补补上了,根本不理会我的感受。于是,一天晚上,我的火气终于爆发,把凳子朝缝纫机一摔,它便掉了一角。母亲看着那受了伤的缝纫机,低下头来,良久没有说话,继续含着泪,缝制着我明天要穿的睡衣.

借着明亮的灯光,我悄悄看着母亲的侧影。坐在缝纫机前的母亲,已经戴上了深度近视的眼镜,动作虽然麻利,却没有以前精准。母亲低着头,眼睛几乎要靠到针眼那里去了,无论怎样对准针眼,那线仿佛在捉弄母亲似的,那针也仿佛会动,就是不让母亲把线又快又准的穿过去。母亲的背不像以前那样直了,微微向前弯曲,身子也不如以往强壮,瘦弱了不少……

我轻轻的叹了气,眼神又转向电视机。

那天,母亲没有吃饭,一个人躲在房子里哭泣,我心里一直隐隐作痛,缝纫机重要还是我重要,其实答案早已明了,只是我太过自私了,不明白,母亲用她的爱,灌注在缝纫机上,为我缝制出一片母爱的天空!


本散文为鬼混吧散文频道优美散文栏目收集自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

相关文章

经典短篇:剥皮刑犯的手

经典短篇:剥皮刑犯的手

  大约八个月以前,一天晚上,我的朋友路易·R……约了几个初中时代的同学小聚;我们一边饮着潘趣酒,抽着烟,一边谈论文学、绘画,并且不时地讲些笑话,就像年轻人聚会时常见的那样。忽然,房门大开,我...

经典短篇:三万元的遗产

经典短篇:三万元的遗产

  一  湖滨镇是一个居住着五六千人的可爱的小市镇,照西部边远地区的市镇标准来说还要算是相当漂亮的。这个镇上的教堂很多,足够容纳3.5万人,西部边区和南部的市镇都是这样,那儿的人个个都信教,新...

经典短篇:在流放地

经典短篇:在流放地

  “这是一台独特的机器。”军官用欣赏的眼光瞧着这台他再熟悉不过的机器,对旅行考察者说道。旅行者似乎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接受了指挥官的邀请,来观看对一个士兵的处决,这个士兵是因为不服从和侮辱上司而...

经典短篇:拙劣的笑话

经典短篇:拙劣的笑话

  我们亲爱的祖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、纯真感人的激情开始复兴,她所有的英雄儿女开始憧憬新的未来和希望,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个拙劣的笑话。那是冬天一个晴朗而寒冷的夜晚,已经是十一点多的时候,三位令人...

经典短篇:已故乔治·费希尔事件的始末

经典短篇:已故乔治·费希尔事件的始末

  这是史实。不像“约翰·威廉逊·麦肯齐[2]签订的大宗牛肉合同”,它不是什么荒唐的戏言,而是一篇翔实的叙述;其中所列举的种种事实与情况,在漫长的半个世纪里曾经一再引起美国国会的重视。  我不...

经典短篇:袭击

经典短篇:袭击

  一个志愿兵讲的故事  一  七月十二号那天,赫洛波夫大尉佩着有穗的肩章,带着军刀,走进了我的窑洞的矮门。他这样装束,我来高加索以后还没有见过。  “我刚从上校那儿来,”他看到我眼里有疑问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