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家乡的抒情散文

馆长2年前经典小说27507

有关家乡的抒情散文

家,多么亲切温馨的字眼!小时候,有父母常伴左右,很难有想家的经历。而如今我已经长大,为了心中的梦远离家乡,告别了乡村故土,别离了曾经给过我们无数温馨与欢乐的家,下面是鬼混吧小编整理的有关家乡的抒情散文,欢迎阅读!

有关家乡的抒情散文

有一句俗话:“金窝银窝,不如自家狗窝。”话虽糙,但理不糙,这是天涯游子一句实实在在的心里话。一曲《常回家看看》之所以能唱响大江南北,唱响华人世界。就是因为它激起了家情、乡情的共鸣。

眼看春节又近,“回家过年吗?”成了人们最常用的一句问话。回家,始终是中国人心中抹不掉的情结。几个通宵排队守候,为的就是一张回家的车票。

家,一个温馨又能给予寄托和依靠的名词。中国人把“诗书传家”当作家庭兴旺的座右铭,从而也使得延绵不绝的千年华夏文明,能通过家的渠道传承。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这是古人对家这个概念理解的升华。家是社会的细胞,“没有家哪有国,没有国哪有家”,这是家和国的辩证统一。“我们的大中华,好大的一个家”,表达了华夏后裔对富有民族情感的大家的深深眷恋。“四十年来家国,三千里地山河”,其实古人早就把家和国看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。家有割不断的血脉,家有忘不掉的情怀。家有弯弯的小船,和小船旁童年的阿娇。

家是男人休闲的牧场,在这里,可以尽情释放所有的疲惫和烦恼。家是女人避风的港湾,在这里,能够抚平所有的委屈和忧伤。家是孩子温馨的鸟巢,总有一天他们会从这里起航。家是老人耕耘的田园,播撒下希望的种子,收获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阴凉。

闯荡江湖的外乡人总喜欢说:我的老家……老家是家的概念的`扩大,指的就是家乡。无论你出于何种原因离乡背井,无论家乡曾经给你带来过多大的伤害。在离开家乡的岁月里,始终回避不了一个现实,那就是对家的永恒的思念。水是故乡清,月是故乡明。故乡的土,故乡的月,都连着家。这里有人生最美好的回忆,有抹不掉的家的情结。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历经离乱之后,最让人牵挂的就是家。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统统体现了割不断的乡情家情。

“谁不说俺家乡好”唱出了沂蒙老区人民对家乡的赞美,“山那边呀好地方”唱出了边陲百姓对家乡的颂歌。齐鲁儿女都会以身居孔子家乡而骄傲;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,燕赵豪客有着荆轲的豪放;“长太息以掩涕兮”,荆楚志士传承了屈原的悲壮。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,说的虽是扬州,但江淮黎庶也常以此描述家乡风情。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,讲的虽是苏州,但吴越儿女也以此表达思乡情怀。“黄河在咆哮,黄河在咆哮”,这是华夏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喊出的最强乡音。家不仅给人温暖,也给人力量。

家是永远无法磨灭的心灵印记,家也是永恒的心灵寄托。值此年终岁末,回家过年,可能就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最大的心愿。颠沛流离久了,会感到身心具疲。那就回家吧,倦鸟终须归林。即使没有挣到钱,但只要安安全全地回到家里,就是对妻儿老小的最大安慰。如果春风得意,那正是衣锦还乡的好时候。这叫做荣归故里,你的荣耀不仅是父母的荣誉,也是家乡的荣耀。

让故乡的风拂去你满身的尘土,让故乡的水荡涤你疲惫的心灵。家将给予你一副好的心情,让你来年有更充沛的精力,驰骋事业的疆场。回家的票买到了吗?天寒地冻,请注意保暖,注意安全。祝你一路平安!



本散文为鬼混吧散文频道优美散文栏目收集自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

相关文章

经典短篇:三次警告

经典短篇:三次警告

  “如果悌也尔〔1〕老爹认为他刚刚给予我们的教训能起什么作用的话,那他就太不了解巴黎人民了,这一点就跟我的名字叫贝利塞尔、现在手里拿着一把刨子一样千真万确。您瞧,先生,他们成批地枪杀我们、流...

经典短篇:女歌唱家安托奈丽

经典短篇:女歌唱家安托奈丽

  在我年青的时候,有一位名叫安托奈丽的女歌唱家,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听众心目中的红人。她正值妙龄,体态优美,才华出众,凡是一个女人能够吸引迷住众多的人,并使一小部分朋友欣喜欢畅的东西她一样不少。...

经典短篇:暴风劫

经典短篇:暴风劫

  其实并没为了什么事,没什么值得拔拳相见的事,后来我们一下子就打起来了,我滑了一跤,他把我按下,跪在我胸膛上,双手扼住我,像是想要扼死我,我一直想从兜里掏出刀子来,捅他一下好脱身。大家都喝得...

经典短篇:都尔的本堂神甫

经典短篇:都尔的本堂神甫

  一八二六年初秋,我们这故事的主人翁皮罗多神甫晚上从一份人家玩儿回来,突然遇到一场阵雨。他急急忙忙穿过小广场,不管一身肥肉多么累赘,他尽量的加快脚步。那荒凉的小广场坐落在都尔的圣·迦西安大堂...

经典短篇:贝利塞尔的普鲁士兵

经典短篇:贝利塞尔的普鲁士兵

  这个故事是我上星期在蒙马特高地的一家小酒馆里听到的。要给大家讲好这个故事,我也许必须学一学贝利塞尔师父的郊区切口,穿上他的木工罩衫,再呷上两三口美味的蒙马特白葡萄酒;喝了这酒,即使是马赛人...

经典短篇:普罗哈尔钦先生

经典短篇:普罗哈尔钦先生

  谢苗·伊凡诺维奇·普罗哈尔钦先生住在乌斯季尼娅·费多罗夫娜家一个最黑暗、最不起眼的角落里。此人有了一把年纪,思想健全而且不喝酒。因为普罗哈尔钦先生官职低,薪水给的虽然完全符合他的工作能力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