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短篇:三下枪声

馆长2年前经典小说6749

  尼克正在帐篷里脱衣服。他看见篝火在帐篷上投下他父亲和乔治叔叔的影子。他感到好生不安和羞愧,便尽快地脱下衣服,整整齐齐叠好。他感到羞愧是因为脱衣服使他想起了上一晚的事。整天来他都把这事抛置脑后了。

  他父亲和叔叔吃过晚饭就走了,带着盏篝灯过湖去钓鱼。他们把小船推下水之前,他父亲吩咐他,万一他们不在时出了什么紧急情况,他只要开三下枪,他们就马上赶回来。尼克从湖边穿过林子回到营地。他听得见黑暗中的船桨声。他父亲在划桨,他叔叔坐在船尾拉饵钓鱼。他父亲把小船推下水时,他叔叔已经早拿着钓竿坐好了。尼克留神听他们在湖面上的动静,到再也听不见桨声才罢。

  尼克一路穿过林子走回去,倒害怕起来了。夜间他对林子总不免有点害怕。他掀开帐篷门帘,脱了衣服,摸黑悄悄钻进毯子里躺着。帐篷外的篝火烧剩一堆木炭了。尼克躺着一动不动,想法入睡。到处都没动静。尼克感到只要能听到一声狐狸叫,或者猫头鹰啼啊什么的,就放心了。到目前为止还没什么明确的东西让他害怕。可是眼下他却大大害怕起来。蓦地他怕起死来了。才两三个礼拜前,他们在家乡的教堂里,刚唱过一首赞美诗,“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” [2] 。他们唱这首赞美诗时尼克明白了自己总有一天必定会死。这使他感到非常难受。这是他头一回明白自己迟早难逃一死。

  那天晚上,他坐在过道夜明灯下看《鲁滨孙历险记》 [3] ,想借此忘却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这一事实。保姆看见他在过道上,吓唬他说要是他不去睡觉,就要去告诉他父亲了。他进房去睡了,但等保姆进了她自己的房间,他又出来,在过道夜明灯下看书直看到天明。

  昨晚,他在帐篷里就有过同样的恐惧。他只是到了晚上才有这种恐惧。开头倒不好算是恐惧,而更像是一种体会。但总是处在恐惧的边缘,而且一旦开了头,一下子就害怕起来。他只要心里真的一吓坏,就马上拿起枪,把枪口从帐篷口伸出去,开上三枪。枪杆朝他反冲得够呛。他听见枪子在林间摧枯拉朽,一掠而过。他只要一开了枪就没事了。

  他躺下来等他父亲回来,但他父亲和叔叔在湖对面还没吹灭篝灯,他就睡着了。

  “这混小子,”他们往回划时,乔治叔叔说。“你干吗吩咐他叫我们回去啊?他没准儿被什么弄得大惊小怪了。”

  乔治叔叔是他父亲的弟弟,一个钓鱼迷。

  “啊,得了。他还小呢,”他父亲说。

  “这可不是带他跟我们一起到林子里来的理由啊。”

  “我知道他胆子特小,”他父亲说,“可我们在他那年龄胆子都小。”

  “我真受不了他,”乔治说。“他鬼话特多。”

  “啊,得了,别提了。反正今后你钓鱼的机会多的是。”

  他们走进帐篷,乔治叔叔拿手电直照着尼克的眼睛。

  “怎么啦,尼基?”他父亲说。尼克在床上坐起身。

  “听上去像是狐狸和狼的杂种,就在帐篷四下转悠,”尼克说。“有点儿像狐狸,但更像狼。”当天他刚从叔叔那儿学会“杂种”这词儿。

  “他没准儿听到了猫头鹰啼叫吧,”乔治叔叔说。

  早上,他父亲发现有两棵大椴树长得彼此靠拢,在风中会摩擦发声。

  “你看是这个声响吗,尼克?”他父亲问。

  “兴许是吧,”尼克说。他不愿再想这事了。

  “今后你在林子里可不要害怕了,尼克。没一样伤得了你。”

  “连闪电也伤不了?”尼克问。

  “对,连闪电也伤不了。碰上大雷雨就跑到空地上去。躲在山毛榉树下也行。它们从没挨过雷击。”

  “从来没有?”尼克问。

  “我从没听说过,”他父亲说。

  “哎呀,听你说山毛榉树能行,我真高兴,”尼克说。

  这会儿他又在帐篷里脱衣服了。虽然他没在看他们,可是他觉察到帐篷上有两个人影。随即他听到小船给拖上湖滩,两个人影便没了。他听见父亲跟什么人在说话。

  接下来他父亲大喝一声道,“穿上衣服,尼克。”

  他赶快穿好衣服。他父亲走进帐篷,在圆筒形行李袋里翻来找去。

  “穿上外衣,尼克。”他父亲说。

  陈良廷 译

  * * *

  [1] 下面这六篇有关尼克·亚当斯的短篇小说是《全集》本没有收进的,现根据1972年斯克里布纳父子公司出版的《尼克·亚当斯故事集》(菲利普·扬编选)加以补译。看文字的风格,它们和这“首辑四十九篇”显然是属于同一个时期的。

  [2] “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”是赞美诗《靠恩得救歌》中的第一句,原汉译本译为“有日银链将要折断”,典出《圣经·传道书》第12章,按“银链”指的就是“生命线”。这首赞美诗是基督教丧葬追思等活动中所用。

  [3] 英国作家笛福(1660?—1731)的代表作。旧译为《鲁滨孙漂流记》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

相关文章

经典短篇:简单的调查

经典短篇:简单的调查

  屋外,雪堆高于窗户。阳光透过窗户,照在小屋松木板墙上的地图上面。太阳高高的,亮光从雪堆顶上照进屋来。沿着小屋空旷的一边挖了一条战壕,每当晴天,太阳照在墙上,热气反射在雪堆上,战壕拓得更宽了...

经典短篇:三万元的遗产

经典短篇:三万元的遗产

  一  湖滨镇是一个居住着五六千人的可爱的小市镇,照西部边远地区的市镇标准来说还要算是相当漂亮的。这个镇上的教堂很多,足够容纳3.5万人,西部边区和南部的市镇都是这样,那儿的人个个都信教,新...

经典短篇:糟糕的佐阿夫兵

经典短篇:糟糕的佐阿夫兵

  圣—玛丽—奥—米那〔2〕的大个子铁匠洛里这天晚上很不高兴。  平时,只要锻炉的炉火一熄、太阳一落山,他就会坐在门前的长凳上,品尝沉重的劳动和炎热的天气给他带来的惬意的疲惫;在把学徒们打发走...

经典短篇:阿霞

经典短篇:阿霞

  一  我那时候大概有二十五岁(H.H.开始说)。你们看,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。我刚刚取得了我的自主权,动身到外国去,并不是像那时候一般人常常说的,“去完成我的学业,”却只是因为我想去看一...

经典短篇:稀奇的经验

经典短篇:稀奇的经验

  这就是少校给我说的那个故事,我现在尽量照我所能回忆的叙述出来:  一八六二年冬天,我在康涅狄格州新伦敦特伦布尔要塞当司令官。我们在那儿的生活也许不如在“前线”那么活跃;不过那儿有那儿的情况...

经典短篇:黄雀在后

经典短篇:黄雀在后

  在普罗文萨诺饭店的一个角落里,我们一面吃意大利面条,杰甫·彼得斯一面向我解释三种不同类型的骗局。  每年冬天,杰甫总要到纽约来吃面条,他裹着厚厚的灰鼠皮大衣在东河看卸货,把一批芝加哥制的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