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短篇:在法的门前

馆长2年前经典小说61135

  在通往法的大门前站着一个守门人。有一个从乡下来的人走到守门人跟前,求进法门。可是,守门人说,现在不能允许他进去。这人想了想后又问道,那么以后会不会准他进去呢。“这是可能的,”守门人说,“可是现在不行。”由于通往法的大门像平常一样敞开着,而且守门人也走到一边去了,这人便探头透过大门往里望去。守门人见了后笑着说:“如果你这么感兴趣,不妨不顾我的禁令,试试往里闯。不过,你要注意,我很强大,而我只不过是最低一级的守门人。里边的大厅一个接着一个,层层都站着守门人,而且一个比一个强大,甚至一看见第三道守门人连我自己都无法挺得住。”这个乡下人没有料到会遇上这样的困难;照理说,法应该永远为所有的人敞开着大门,他心里想道。但是他眼下更仔细地端详了这个身穿皮大衣的守门人,看看那个又大又尖的鼻子,又望望那把稀稀疏疏又长又黑的鞑靼胡子,便打定主意,最好还是等到许可了再进去。守门人给了他一只小凳子,让他坐在门边。他就坐在那儿等待。一天又一天,一年又一年。他磨来磨去,希望让他进去,求呀求呀,求得守门人都皮了。守门人常常也稍稍盘问他几句,问问他家乡的情况和许许多多其他的事情,但这都是些不关痛痒的问题,就像是大人物在询问似的。说到最后,守门人始终还是不放他进去。这乡下人为自己出这趟门准备了许多东西,他不管东西多么贵重,全都拿了出来,希望能买通守门人。守门人一次又一次地都收下来了,但是,他每次总是说:“我收下这礼物,只是为了使你不会觉得若有所失。”在这许多年期间,这人几乎从不间断地注视着这个守门人。他忘了还有其他守门人,而这第一个似乎成了他踏进法的门的惟一障碍。开头几年里,他大声诅咒命运的不幸。到了后来,他衰老了,便只能喃喃嘀咕了。他变得孩子气,长年累月的观察甚至使他跟守门人皮衣领子上的跳蚤也混熟了,他也求那些跳蚤帮他去说服守门人。最后,他的目光变得模糊不清了,他不知道是自己周围真的越来越黑暗了,还是他的眼睛在捉弄他。但是,就在这黑暗里,他却看到了一道光芒从法的大门里永不休止地射出来。如今,他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,弥留之际,这些年来积累的所有经验,凝聚成一个他从未向这个守门人提出过的问题。他挥手叫守门人到跟前来,因为他再也无法直起自己那僵硬的躯体了。守门人只好深深地俯下身子听他说话,因为躯体大小变化的差别,已经非常不利于这乡下人了。“你现在到底还想问什么呢?”守门人问道,“你真贪心。”“人人不都在追求着法吗,”这人回答说,“可是,这许多年来,除了我以外,怎么就不见一个人来要求踏进法的大门呢?”守门人看到这个人已经筋疲力尽,而且听觉越来越坏,于是在他耳边大声吼道:“这儿除了你,谁都不许进去,因为这道门只是为你开的。我现在要去关上它了。”

  韩瑞祥 译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

相关文章

经典短篇:我们的教区

经典短篇:我们的教区

  第一章 牧师助理。教区救火车。校长。  “教区”这个由为数不多的字母拼成的短短的词儿表达的事儿有多少啊!这两个词儿又使人联想到多少关于贫困与苦难、关于倾家荡产与希望破灭、关于贫困常常得不到...

经典短篇:性格温和的女人

经典短篇:性格温和的女人

  作者的话  我请求我的读者原谅:这一次我不采用通常的《日记》形式,只写一个中篇。但是,这部中篇却的的确确占去了我一个月的大半部份时间。无论如何我都要求读者宽恕。 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故事本身...

经典短篇:已故乔治·费希尔事件的始末

经典短篇:已故乔治·费希尔事件的始末

  这是史实。不像“约翰·威廉逊·麦肯齐[2]签订的大宗牛肉合同”,它不是什么荒唐的戏言,而是一篇翔实的叙述;其中所列举的种种事实与情况,在漫长的半个世纪里曾经一再引起美国国会的重视。  我不...

经典短篇:草原

经典短篇:草原

  一  七月里一天清早,有一辆没有弹簧的、破旧的带篷马车驶出某省的某县城,顺着驿路轰隆隆地滚动着,像这种非常古老的马车眼下在俄罗斯只有商人的伙计、牲口贩子、不大宽裕的神甫才肯乘坐。车子稍稍一...

经典短篇:红酋长的赎金

经典短篇:红酋长的赎金

  这桩买卖看上去好像是有利可图的:不过听我慢慢道来。我们——比尔·德里斯科尔和我——来到南方的亚拉巴马州,忽然想起了这个绑架的主意。后来比尔把它说成是“一时鬼迷心窍”,但我们当时并没有料到。...

经典短篇:斗

经典短篇:斗

  清晨,如果阳光诱人,我就会离开柏林去游泳。在电车终点站,一个绿色长凳上,坐着电车司机们,一个个又矮又壮,穿着大号笨头鞋。他们在抽烟休息,时不时搓搓满是金属味的大手,看一个围着皮围裙的男人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