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短篇:在矿井的一次视察

馆长2年前经典小说53059

  今天,最高的工程师们来过我们井下。决策部门下达了某项任务,要求铺设新坑道,工程师们就来了,以便进行初步测量。他们多年轻啊,而且这么年轻就已各具特色!他们都是自由成长起来的,年纪轻轻,鲜明的个性就已无拘无束。

  其中第一位,黑头发,很活泼,眼睛骨碌碌地到处瞧。

  第二位拿着一个笔记本,边走边画图,东张西望,比较着,记录着。

  第三位双手插在大衣口袋里,全身都显得紧绷绷的,笔挺地走路;保持着尊严;只是不停地咬着嘴唇,显露出跃跃欲试、按捺不住的朝气。

  第四位向第三位做着解释,而第三位并没有要求他这样;他比第三位矮,像个有事相求的人,在第三位身旁一路跑着,食指总是伸向空中,似乎把这里所看到的一切都一一报告给第三位。

  第五位,可能级别最高,不要任何陪同;时而在前,时而在后;一行人的步调都跟他保持一致;他面色苍白,身体羸弱;肩负的重任使他双目凹陷;他在沉思时,常常用手抵着额头。

  第六位和第七位走路时微微弓着腰,他们头挨头,手挽手,亲密地交谈着;这儿若不明摆着是我们的煤矿,我们的工作地点若不是在这最深的坑道里,人们可能会以为,这两位瘦骨嶙峋、没有胡子、大鼻子的先生是年轻牧师。其中一位老是带着猫一样的呼噜声,暗自发笑;另一位也是笑眯眯的,也说着话,也用那只空出的手打着节拍。这两位先生对自己的地位一定有把握得很,他们想必年纪轻轻就已为我们煤矿做出了很大贡献,要不然,他们现在怎么能在如此重要的视察中,就在领导的眼皮底下,旁若无人地只谈着自己的事或至少与眼前的任务无关的事。或者,他们虽然嘻嘻哈哈,心不在焉,可能把该注意的全都注意到了?对这种先生,人们不大敢下定论。

  另一方面,毫无疑问的是,比如第八位就比刚才那两位,可以说比所有其他先生都认真多了。他什么都要摸一摸,用一把小锤子敲敲,他一再把锤子从口袋里拿出来,又老把它放回去。有时,他不顾考究的衣服,一下子跪在脏兮兮的地上,敲敲地,然后又是一边走一边敲敲墙壁或头上的坑顶。有一次,他直挺挺地趴下,趴在那儿一声不响;我们都以为出事了;可他的瘦长身子稍稍一缩,一跃而起。原来他又仅仅是做了一次调查。我们自以为对我们的煤矿和矿石了如指掌,然而,这位工程师以这种方式不停地在调查着什么,这我们就弄不明白了。

  第九位推着一辆童车,车里放着测量仪器。这都是极其贵重的仪器,包在十分细软的厚棉花里。这车原本应当是杂役推的,但他们信不过杂役;只好让一位工程师来推,他看上去还挺乐意干这事。他可能是最年轻的,可能还根本不懂所有这些仪器,但他的目光一直没离开这些仪器,以至于好几次险些把车推得撞到墙上。

  另外还有一位工程师,他一路在车旁走着,防止车撞墙。他显然很精通这些仪器,像是真正的仪器保管员。他并不让车停下,时不时地取出仪器的一个部件,察看个遍,拧开或是拧紧螺丝,摇一摇,敲一敲,拿到耳边,侧耳细听;这时,推车的多半把车停住,他终于把这个从远处几乎看不见的小东西,小心翼翼地重又放进车子。这位工程师有点霸道,这不过只是就仪器而言。离车还有十步远,我们就应当按手指无言的示意闪开,即便有的地方根本无处避让。

  走在这两位先生之后的,是无所事事的杂役。先生们那么博学,自然早已放下了架子,杂役倒像是端起了架子。一只手放在背后,另一只手在前面摸着制服的镀金纽扣或质地精细的布料,频频向左右点头,似乎我们向他问好了,他也就点头致意,或者他以为我们向他问好了,可他堂堂一杂役,怎么能去核实这种事。我们当然没有向他问好,但看他这副神气,真会以为他当煤矿决策部门的杂役,也是了不得的。他一走过去,我们自然就要笑,不管我们怎样笑,就是一个响雷也不能使他转过身来,他显得深奥难解,这使我们油然而生敬意。

  今天没干多少活儿;中断的时间太长了;这样一次视察让大家根本没有心思干活。我们太喜欢目送先生们走向黑暗的试用坑道,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。一眨眼工夫,我们该换班了;我们就看不见先生们返回了。

  杨劲 译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

相关文章

经典短篇:天窗室

经典短篇:天窗室

  首先,帕克太太会领你去看那双开间的客厅。当她滔滔不绝地夸说屋子的优点以及那位住了八年的先生的好处时,你根本不敢打断她的话头。接着,你总算吞吞吐吐地说,你既不是大夫,也不是牙医。帕克太太听取...

经典短篇:活期贷款

经典短篇:活期贷款

  在那年月,牧牛人都是天之骄子。他们是草原的大公,牛群的帝王,牧地的君主,牛肉和牛骨的大王。只要高兴,他们有条件乘坐镀金的马车。金钱劈头盖脑地落到牧牛人身上,他似乎觉得自己钱多得邪门。但是,...

经典短篇:白夜

经典短篇:白夜

  第一夜  ——摘自一位幻想家的回忆录(伤感小说)  ……或者它(花)的产生  是为了贴近你的心  那怕只是短暂的一瞬?……①  ————伊凡·屠格涅夫  ①这三行诗引自屠格涅夫的《小花》,...

经典短篇:复活节之雨

经典短篇:复活节之雨

  那天,一个孤独的瑞士老太太约瑟芬妮,买了半打鸡蛋,一支黑色的画笔,还有两板深红色的水彩颜料。她曾经和一家俄国人住在一起,俄国人管她叫约瑟芬娜·勒沃娃,一叫就是十二年。那天苹果树开花了,拐角...

经典短篇:狗的自述

经典短篇:狗的自述

  一  我的父亲是个“圣伯尔纳种”,我的母亲是个“柯利种”,可是我是个“长老会教友”。我母亲是这样给我说的。这些微妙的区别我自己并不知道。在我看起来,这些名称都不过是些派头十足可是毫无意义的...

经典短篇:艾基·舍恩斯坦的春药

经典短篇:艾基·舍恩斯坦的春药

  蓝光药店开在商业区,位于鲍威利大街与第一大街之间。蓝光药店的经营范围就是药品,不是古玩、香水或是冰激凌、苏打水之类的东西,倘若你需要一片止痛药,那么他们绝对不会给你推荐一个棒棒糖。...